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
封面评论|优化外卖骑手入校规则,做好服务衔接和成本分摊是关键

时间:2023-08-15 18:35:23    来源:封面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蒋璟璟

近日,“上海交大禁止外卖入校”一事引发热议。记者获悉,该校保卫处治安科曾发布通知称,由上海交通大学振兴教育服务产业有限公司建立校园外卖专送团队,于校外外卖中转站转接师生所有外卖订单。在新规引发巨大争议后,学校迅速更新关于闵行校区外卖管理的相关安排。安排显示,维持原有模式,由各外卖平台根据订单自行安排配送途径,各平台认可的配送人员在保卫处进行身份登记后,在校门开放时段可由学校四个校门进出。(澎湃新闻)

外卖进校之争,近年来在多地大学时有发生。争执的核心主线大同小异,往往是高校“禁止外卖骑手入校”,于是招致了师生的反对和反弹。这类事件中,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校方往往成为妥协的一方,此次上海交大从善如流、及时纠偏,同样未曾跳出这一规律范式。时至今日,关于外卖能不能进校园、该怎样进校园,依旧没有统一化、标准化的操作方案。各校基于自身实际和内部博弈的情势,大多数能够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而这种“平衡”,天然是脆弱的。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大学自一开始就将外卖拒之门外,还有一些大学则是历来对外卖门户大开。当“习惯成自然”被默认为“存在即合理”,“改变”在很多时候就意味着风险和冒犯。梳理过往案例,我们其实很容易发现,导致舆情爆发的,往往就是“突然的变化”。特别是从允许外卖进校调整为禁止外卖进校,大概率会激起轩然大波。在此类事件中,学生们会自认原本的“便利性”被剥夺,习惯的生活方式被侵犯。如此这般,自然是意难平。

高校的管理规则,牵动着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微小的变动,都可能衍生连锁反应。所以,看似是“外卖进校”政策的调整,实质所影响的,乃是学生群体对校内生活的稳定预期与自主权、选择权的实现。而在上海交大的“外卖新规”中,校办企业有偿承接转送,更是被质疑拦路设卡“收过路费”。利益层面瓜田李下的牵扯,进一步消解了该校“禁止外卖骑手进校”的动机纯粹性和道德合法性。

事实上,比“是否禁止外卖员入校”更重要的问题始终是,由规则变动所产生的损失如何补偿,所形成的成本如何分摊?上海交大原本的设计是,由校办企业有偿承接转送,让外卖员支付每单数元的费用。可以预见,倘若果真如此,这笔支出最终必然仍会转嫁到学生消费者头上。所幸,校方及时回应了关切,动态修正了政策。而此事也再次提示我们,校园管理的任何权利调整都理应在成本端做好公允分割。如若不然,“优化管理”沦为利益剥夺,难免尽失人心。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