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
经济视点丨“一村一品” 壮大村集体经济

时间:2023-07-28 10:21:33    来源:腾讯网

□本报记者 张雪地

近年来,牡丹江市村镇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寻找有创新、有特色、符合当地发展实际的壮大村集体经济“金钥匙”。近日,记者跟随牡丹江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参会人员一行来到海林市,一起观摩、探讨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发挥特色优势 释放增长潜力


(资料图)

记者在海林市模范村看到500栋猴头菇大棚,场面十分壮观,猴头菇咖啡、猴头菇预制罐头加工厂房林立,这里就是海林市以“一村一社”为发展目标,聚焦“组织力+市场力”,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党员+村民”模式,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典型代表。村党总支抢抓新民河猴头菇产业带发展机遇,组建悦来颐和食用菌专业种植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五统一”服务,海林猴头菇产品占据全国40%以上市场份额,村集体收入达到53万元,村民年户均增收10万多元,合作社获批国家级示范社;木兰集村党支部以1100亩集体土地入股,招引企业组建红秋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龙丰果种植产业项目,带动150名村民就业,村集体收入达到40万元,今年将进入丰果期,收入有望大幅增加。

“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道路上,我们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挖掘镇村特色优势,努力探索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牡丹江市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

穆棱市马桥河镇聚焦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全镇资源、力量成立“领办合作社综合性服务指导中心”,做实村“两委”与合作社“两套体系一套人马”,2022年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2万元,带动家门口就业1100余人。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增长合力

在走访的几个村镇中,记者了解到,海林市委组织部立足地域特点、资源优势,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攻坚以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实施方案,按照清零、增收、赋能“三步走”思路,从薄弱村抓起,市镇村三级联动,一年一个推进计划、一年接着一年干。2021年,10万元以下薄弱村实现清零,2022年,2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82%,光荣村、平安村等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针对村型大小不一、基础强弱不同、资源禀赋各异的实际,将产业相近、地域相邻、资源互补的村联合起来,取长补短、联建共建,集中力量“干大事”。其中,海林市山市镇党委牵头,12个村集体入股,成立了翔睿公司,承接中央扶持、乡村振兴等各类项目4个,利用资金345万元,共建千亩药园、中草药酒厂等产业,带动11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横道镇5个村“打捆”扶持资金,联建寒地浆果加工厂项目,实现黑加仑、树莓等产品增值增效。

在推动产业延链升级方面,海林市聚焦“菌菜果药游”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实施“两镇、三线”农业示范工程,提升优质产品附加值、产业竞争力。记者来到新安镇数字小镇项目看到,施工车辆正在抓紧施工。据介绍,这里是全省首个数字小镇项目,利用数字化赋能,将大米产业延伸至智能化现代化加工、稻田养鸭养蟹以及农业休闲观光中,推动产、加、销、游全链条发展。项目建成后,预计每斤大米售价提高4元,仅此一项即可带动集体增收20万元。

围绕发挥区域优势资源,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其中,蔬菜村党委打造“小菜大做”党建品牌,带动千余户村民发展蔬菜产业,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蔬菜交易市场,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在新合村,1000口大酱缸就是党总支发展的以民俗旅游为牵动,发展的特色致富产业。“我们争取扶持资金,购置了大酱缸,传统的手艺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去年举办的朝鲜族大酱节,一天就卖光了3000斤大酱。举办的手工艺教学等活动,既延续了民族特色餐饮制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也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余万元。”新合村驻村第一书记林晓军给记者展示今年新做好的大酱,酱缸打开的一瞬间,香味扑鼻。

健全完善机制 激发增长活力

来到海林市新安朝鲜族镇永乐村,党支部书记李辉引导着参会人员来到新新永乐合作社产品展厅,合作社现持有有机认证水田面积1155亩,旱田150亩,绿色大米基地认证3500亩,并注册了“金老头”牌商标,产品种类达20多种,2022年销售额达500万元。截至目前,已签订订单400万元,年预计销售额可达800万元,带动社员每公顷增收5000元。

“2021年开始,我们多方考察学习,依托水稻种植,发展了稻田养鸭、养蟹产业项目,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在种植环节上,大力推广鸭稻米、有机米、绿色米,塑造绿色健康的品牌形象;在加工环节上,通过对加工设备和工艺的更新,推陈出新,开发了胚芽米、婴儿辅食类产品、健康粥系列等产品。同时,与镇内龙头企业海浪河米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产量的极大提升;在销售环节上,以网络电商平台为主方向,与上海鲸吞国际贸易公司共同成立电商团队,合作运营淘宝旗舰店,为了更好地拓宽链条,2021年在海林市内开设大米直销店及包装车间,补齐在实体运营和物流配送上的短板。”李辉说。

李辉把多年在广州打拼的经验、人脉引入村,将村里的好产品销出去。李辉是海林市“桑梓人才计划”的缩影,一批海林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回村任职,成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中坚和骨干,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如何有效激发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活力?海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恒文介绍,近年来,海林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以1520万元中央扶持项目资金为撬动,整合乡村振兴、水务、移民、林草等涉农资金2亿余元,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海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中央扶持资金200万元建设大型冷藏库项目,跟进投入乡村振兴资金700万元辟建百亩蔬菜种植园区,购买冷链运输车,建设饮用水厂、东北老酒酿造厂等项目,形成“种、储、运、销”产业链条,带动村集体收入达到39万元。同时,实施科技带动农业增产增收工程,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玉米品种对比等农业科技15项,建设高标准农田6.6万亩,完成光明食用菌等5家合作社产业升级,成功注册海林猴头菇地标商标。

在19日召开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上,记者获悉,近年来,牡丹江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可喜变化: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显著提升,202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4.41亿元,同比增长7.8%;村级集体资产总量持续壮大,全市村级集体资产达到54.53亿元,同比增长3.8%。总体上看,该市村级集体经济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发展潜力逐步释放。

标签:

广告

X 关闭

广告

X 关闭